•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获奖概况
      • 获奖动态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动态
    • 科技合作
      • 重点项目推介
      • 参股企业介绍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科研进展
    • 科研活动
    • 综合新闻
    • 党建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分子科学论坛报告
    • 所级邀请报告
  • 人才招聘
  • 专题报道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EN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现任领导
      • 王树

        所长

      • 范青华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国星

        纪委书记

      • 郑企雨

        副所长

      • 郭玉国

        所务委员

      • 周恒

        所务委员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60多年以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化学所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化学研究机构为目标,不断凝练科技目标,调整和完善了科研组织结构;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技创新队伍;瞄准科学前沿,注重原始创新和学科交叉,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实验室

      • 所级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纪监审办公室

      • 综合处

      • 科技处

      • 人事处

      • 教育处

      • 财务资产处

      • 质量处

      • 重大任务处

      支撑系统
      • 分析测试中心
      • 信息化办公室
      • 中国化学会
      园区概况
      • 中关村园区
      • 昌平园区
      • 武清园区
      • 怀柔园区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曾昭抡
      • 柳大纲
      • 梁树权
      • 王葆仁
      • 蒋明谦
      • 钱人元
      • 蒋丽金
      • 黄志镗
      • 徐端夫
      • 江龙
      • 朱起鹤
      • 朱道本
      • 白春礼
      • 佟振合
      • 姚建年
      • 万立骏
      • 江雷
      • 赵进才
      • 李永舫
      • 韩布兴
      • 刘云圻
      • 李玉良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更多 +
      • 化学所第三届博士后学术交流会——暨BMS Junior Fellow、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考核交流会成功举办2025-01-26
      • 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上海有机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林国强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化学所荣获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2024-12-03
      • 中国化学会首届华聚荟论坛在化学所举办2024-12-03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1-22
      持股企业
      更多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更多 +
      • 【夏令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通知2025-05-06
      • 【硕士】关于化学所2025年拟录取统考硕士研究生提交补充材料的通知2025-03-28
      • 【推免】关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复查的通知2025-03-14
      • 【硕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规程2025-03-07
      • 【转博】关于2025年秋季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考核的通知2025-03-06
      • 【博士】2025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申请-考核通知2025-02-27
      培养动态
      更多 +
      • 【评优】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的初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2025-04-09
      • 【评优】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的通知2025-04-08
      • 【学籍】关于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研究生安全工作的提醒2025-04-03
      • 【心理普测】关于化学所全体在所研究生2025 年心理普测的通知2025-03-24
  • 党建文化
    • 文化活动
      更多 +
      • 所工会举办“探寻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带你走进四大古都”活动2025-04-02
      • 光化学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学习贯彻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2025-04-01
      • 分子识别与功能党总支开展组织生活会暨“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2025-03-28
      • 胶体界面党支部召开两会精神及院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会议2025-03-28
      • 化学所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专题报告2025-03-24
      • 中国化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党员大会暨组织生活会2025-03-24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更多 +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科普动态
      更多 +
      • 把圆柏花粉放大30000倍,看看它的结构究竟长什么样

      • 你真的见过五彩斑斓的黑吗?

      • 盲文印刷

      • 科学实验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求是》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14-02-12【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园区,调研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要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9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4年1月6日,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历史的必然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出了科学判断,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系统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科技创新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 

      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谁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英国为代表,抓住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率先实现工业化;以法国、德国等为代表,抓住了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电气革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美国抓住了以相对论、量子论等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和一系列技术、产业的变革,成为20世纪世界头号强国。当前,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方向都面临着重大突破,将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制定创新战略,以图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后发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抓住和用好这一战略机遇,实现赶超跨越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铁律。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他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历史上,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曾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但由于18世纪之后科技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沦落到饱受欺侮、任人宰割的地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好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社会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我国宝贵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资源,把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之真正转化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要素投入为主来谋求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所难以承受的。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一些重点领域还处于跟踪模仿为主的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如我国电脑产量世界第一,但芯片主要依靠进口,芯片进口额已超过原油。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局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未来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面广,牵涉链条长,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奋勇开拓、迎头赶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剖析了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突出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我国科技体制中确实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应用开发项目与需求脱节、科技评价导向问题导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使得科技创新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必须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究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科研院所、大学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推动科技创新从资源驱动向需求驱动、创新驱动转变。 

      明确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们要抓住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科技问题,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取得更多的重大原创成果,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始终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出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我们要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创新自信,脚踏实地,奋勇攀登,把个人理想、价值追求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重视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力,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使社会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有机结合,更好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视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共享创新资源、分担风险、少走弯路。华为、联想等通过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中科院在海外联合建立若干研究机构、牵头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我国科技创新要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围绕全球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引进海外优秀智力资源,吸引全球更多的优秀科学家到中国创新创业。 

      三、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科技创新一线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指导和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组织和动员政府、产业界、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全社会的力量,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要联合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系统谋划“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紧迫需求,认真总结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实施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工作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明晰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改革路线图,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创新格局。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立研发平台、共享创新资源,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加大应用研究由市场牵引和导向的力度,支持科研人员、教师带着科技成果与优质社会创新要素结合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骨干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四个率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科院牢记责任,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科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实现“四个率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认真分析、查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到2030年乃至更长时期,制定分阶段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路线图,系统谋划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成果产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有更大的作为、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党组) 


    附件下载:

    上一篇:立足“一三五”规划,凝心聚力,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化学所召开2014年度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
    下一篇:新春慰问老同志,诚挚关爱送温暖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 培养动态
    • 毕业学位
    • 就业信息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7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62554626 传真:010-62564828 010-62569564